Please wait a minute...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24 h眼灌注压的相关研究
    陈冉冉, 廖宇洁, 朱皓皓
    2022 (2):  77-81.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1
    摘要 ( 89 )   PDF(1251KB) ( 195 )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患者24 h眼灌注压昼夜变化及其与眼视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POAG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25例, POAG患者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于第1天10:00—第2天8:00每隔2 h测眼压和血压,计算平均眼灌注压(mean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MOPP)、收缩期眼灌注压(systolic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SOPP)、舒张期眼灌注压(diastolic 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 DOPP)及其全天、日间和夜间波动值,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方法检验其与视野平均缺失(mean defect, MD)及图形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 PSD)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日间、夜间、全天的MOPP、SOPP、DOPP均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夜间、全天的MOPP、SOPP、DOPP波动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日间MOPP波动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日间SOPP和DOPP波动值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全天MOPP波动值与MD存在负相关性(r=-0.802,P<0.001),与PSD存在正相关性(r=0.722,P<0.001)。结论 观察组眼灌注压均值均较对照组低,全天、夜间眼灌注压波动幅度均较对照组大,全天MOPP波动值与MD、PSD存在相关性,提示眼灌注压偏低、眼灌注压波动较大可能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VIS支架辅助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A)动脉瘤的回顾性分析
    高峰, 杜海平
    2022 (2):  82-86.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2
    摘要 ( 95 )   PDF(1214KB) ( 313 )  
    目的 探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ICA-PcoA)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ICA-PcoA动脉瘤患者210例,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根据支架不同分为3组:70例采用LVIS支架(LVIS组),70例采用Solitare支架(Solitare组),70例采用Enterprise支架(Enterprise组)。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和Raymond标准评估支架的辅助栓塞效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预后,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动脉瘤复发率。结果 LVIS组、Solitare组和Enterprise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2,P=0.479),Raymond分级显示,LVIS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动脉瘤栓塞效果优于Solitare组和Enterprise组(均P<0.05);LVIS组术后6个月,mRS 0~2分患者所占比例、BI指数评分均高于Solitare组和Enterprise组(均P<0.05);LVIS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动脉瘤复发率均低于Solitare组和Enterprise组,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对ICA-PcoA动脉瘤的栓塞效果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但要注意术中血栓形成和术后载瘤动脉狭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60例临床分析
    刘博, 张宗强, 何博, 侯文蛟
    2022 (2):  87-8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3
    摘要 ( 88 )   PDF(1199KB) ( 325 )  
    目的 观察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新疆伊宁市兵团四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观察组(n=60,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生存质量、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两组WHOQOL-BREF评分、Mo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MoCA评分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颈动脉血运,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可行性分析
    秦炜颜, 陈锦鹏, 袁荣华
    2022 (2):  90-9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4
    摘要 ( 97 )   PDF(1198KB) ( 288 )  
    目的 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5月择期行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择期传统开放手术的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手术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应用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虽手术时间延长,但可显著降低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外观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肉能量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超早期康复的疗效
    顾春雅, 樊健
    2022 (2):  93-96.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5
    摘要 ( 88 )   PDF(9390KB) ( 195 )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对胫骨平台术后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2021年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2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3~4 d后行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12例)以肌肉能量技术(MET)结合持续被动训练(CPM),对照组(12例)单纯CPM训练进行治疗。住院治疗时间一般为7~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复片固定位置好,身体状况稳定。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肉能量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超早期功能恢复效果明显,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提高膝关节活动能力,加速康复的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及呼吸的影响
    谢庆国, 孙素花
    2022 (2):  97-10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6
    摘要 ( 149 )   PDF(1276KB) ( 298 )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应及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0例择期拟行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镇痛药物选用舒芬太尼,观察组镇痛药物的选用是在对照组的基础增用右美托咪定。分析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不良反应,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药量、追加镇痛药次数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Ramsay评分在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24、36、48 h时对比,观察组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而Ramsay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的MAP及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24、36、48 h时对比,观察组MAP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的状况发生。两组的寒战、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PCIA用药量、追加镇痛药次数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应较佳,且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可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腔镜疝气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分析
    段亮
    2022 (2):  101-103.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7
    摘要 ( 82 )   PDF(1115KB) ( 325 )  
    目的 分析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与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腔镜疝气手术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观察组采取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能够缩短麻醉复苏时间,降低小儿腔镜疝气手术后疼痛感,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单侧脊椎麻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陈洋, 黄科满, 唐波, 黄俊朝
    2022 (2):  104-107.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8
    摘要 ( 114 )   PDF(1214KB) ( 367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单侧脊椎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路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麻醉科2021年1月—7月开展后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单侧脊椎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压波动、感觉与运动时间、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波动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晚于对照组,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与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24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术后12、24 h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单侧脊椎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路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优于腰硬联合麻醉,可使患者血压波动不明显,缩短感觉与运动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结合点剥脱疗法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丁超, 陈洪胜
    2022 (2):  108-11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09
    摘要 ( 104 )   PDF(1176KB) ( 302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结合点剥脱疗法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9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结合点剥脱疗法,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术前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APTT)各指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结合点剥脱疗法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刺激仪引导的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在38例老年下肢手术的应用
    周辉, 蔡宜良, 陈家趁, 吴铁
    2022 (2):  111-11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10
    摘要 ( 83 )   PDF(1199KB) ( 280 )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的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麻醉科2019年1月—2021年11月开展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8例/组),常规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的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麻醉后60 min(T2)、术后1 h(T3)患者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比较两组麻醉情况、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与观察组在T0、T1、T2、T3时SBP、DBP、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运动维持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的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应用,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强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孔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
    林燕珍, 何君怡, 麦燕红
    2022 (2):  115-119.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11
    摘要 ( 86 )   PDF(1182KB) ( 243 )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4月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1),观察组给予单孔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检查两组手术前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93.90±11.17) min和(29.50±3.12)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1 d和3 d时VAS评分分别为(4.10±0.97)分、(2.50±0.83)分和(1.80±0.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分别为(35.56±4.98)分和(33.87±5.9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FSFI评分为(26.19±5.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E2为(98.87±9.26)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FSH和LH分别为(8.21±1.41) U/L和(11.31±2.03) U/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有较好的效果,患者负性情绪低,对患者性生活及卵巢功能影响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张力-压力平衡重建”理论及其应用
    王欣
    2022 (2):  120-125.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12
    摘要 ( 159 )   PDF(2900KB) ( 389 )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已成为共识,可以降低长期卧床后的并发症。目前应用的内固定系统虽已逐步完善改进,但仍有很多失败的报道。本文总结分析了股骨近端的形态结构和力学特性,认为股骨近端的特殊形态由张力性骨小梁与压力性骨小梁共同维持,当股骨转子间发生骨折后,压力性骨小梁与张力性骨小梁的作用均消失,无法维持股骨近端正常的形态结构。目前的内固定方式是以恢复股骨近端内侧的支撑结构为主,即重塑了压力性骨小梁的作用,而忽略了张力性骨小梁的作用,过度地依赖内侧结构支撑,是一种并不完善的内固定方式。据此认为,更理想的内固定应该能重建张力性骨小梁与压力性骨小梁的双重作用,使张力-压力达到平衡重建,协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和股骨近端的形态。本文提出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该遵循“张力-压力平衡重建”的内固定理论,可为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设计提供新的指导方向,解决现有内固定器械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研究进展
    孙可靖, 许树长
    2022 (2):  126-132.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13
    摘要 ( 142 )   PDF(1145KB) ( 470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LSTs)是一类发生于结直肠,较大且相对平坦,沿着肠壁呈侧向生长的非息肉样病变,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现对近年来LSTs在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以及内镜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器械园地
    智能交互系统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放射科场景应用
    徐来
    2022 (2):  133-136.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14
    摘要 ( 146 )   PDF(3261KB) ( 238 )  
    新冠病毒在国内爆发至今,医院承担大量的区内新冠排查工作,诊治超百名疑似病例,为了加强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对放射科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医学装备武装临床,为战胜疫情提供坚实的基础。针对国家疫情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进行智能化系统改造,以减少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通过智能交互系统切实有效地保障了放射科临床医护人员,至今未发现1例人员受到感染。临床工程师通过科学抗疫和不断地优化工作来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园地
    联合入路下导丝交汇技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潘敏敏, 俞丽敏
    2022 (2):  137-140.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15
    摘要 ( 82 )   PDF(1108KB) ( 273 )  
    目的 通过对22例采用联合入路下导丝交汇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总结联合入路下导丝交汇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的护理要点。方法 所有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患者(n=22)均采用股动脉顺行入路和患肢肱动脉逆行入路,使用导丝交汇技术开通闭塞血管,在围手术期给于全面细致的护理,包括术前检查及护理准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并发症护理与观察。结果 22例患者在科学、系统、精心的治疗护理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开通20例,成功率90.9%,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0例开通病例3个月随访未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0%,1年随访再狭窄2例,行球囊扩张后缓解,再狭窄率10%。结论 应用联合入路下导丝交汇介入技术治疗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的手术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及防治相关并发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焦解决模式在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魏蓉, 沈鑫, 葛艺, 冒海敏
    2022 (2):  141-144.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16
    摘要 ( 69 )   PDF(1192KB) ( 241 )  
    目的 探究聚焦解决模式对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取常规护理的56例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采取聚焦解决模式护理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护理前、出院时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可缩短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剖宫产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的预防效果
    郑小飞, 梁肖鸾, 陈秋月
    2022 (2):  145-148.  doi: 10.3969/j.issn.2095-378X.2022.02.017
    摘要 ( 81 )   PDF(1230KB) ( 282 )  
    目的 探究手术室保温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7月开展剖宫产产妇3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5例与观察组1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手术室保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入手术室时、手术10 min、术毕体温,记录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发生人数,评价寒战严重程度,术后次日采用问卷调查产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10 min体温、术毕室温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62±0.39) ℃对(35.91±0.43) ℃、(36.27±0.38) ℃对(35.63±0.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对9.68%),术后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3%对46.45%),寒战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55%对7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保温护理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可降低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发生率,提升产妇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